首页 > 宋代

陈振孙

[宋代]
陈振孙,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县梅溪镇人。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少壮时期受到书香熏染,勤于学习。大约嘉定末年,已被提升到江西南城的县官,并开始收藏图书。约1217—1224年间,他做了兴化军通判(在福建莆田)。以后又在浙江做了两任地方官,公元1238年到临安做了国子监的司业。这时他成了藏书家,图书目录的经验和知识也已经很丰富,开始了他的《直斋书录解题》的编写工作。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卒谥光禄大夫。 陈振孙的诗文(1篇)

樊汉炳

[宋代]
樊汉炳,丹棱(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合州赤水县主簿,主管学事(《金石苑》)。后官尚书郎。事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一五○。今录诗三首。 樊汉炳的诗文(3篇)

释云

[宋代]
释云,住别峰寺,为南岳下十六世,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别峰云和尚语》。事见(《续古尊宿语要》卷六。今录诗四十二首。 释云的诗文(53篇)

霍权

[宋代]
霍权,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七)。 霍权的诗文(1篇)

康执权

[宋代]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康执权的诗文(3篇)

程应申

[宋代]
程应申,字及父,乐平(今属江西)人。光宗绍熙中进士。官知都昌县,通判随州。事见清同治《乐平县志》卷八。 程应申的诗文(1篇)

朱子厚

[宋代]
朱子厚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词人,代表作有:谒金门、菩萨蛮等。子厚与宋末俞德邻同时。 朱子厚的诗文(16篇)

蔡楠

[宋代]
蔡楠(??~1170)字坚老,号云壑,南城(现属江西)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工诗词,吕本中等常与之唱和。官宜春别驾。著有云壑隐居集三卷,词有浩歌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蔡楠的诗文(14篇)

释怀祥

[宋代]
释怀祥,住临安府慧因寺。为百丈映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世。《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怀祥的诗文(1篇)

邓伯秀

[宋代]
邓伯秀,宁宗时曾应礼部试。 邓伯秀的诗文(1篇)

姚希得

[宋代]
(?—1269)宋潼川人,字逢原,一字叔刚。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知蒲江县,后通判太平州,改福州。理宗初政,上书极论当时危亡之征。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自建康至池州一带,列寨置屋,屯戍兵力。度宗时,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姚希得的诗文(1篇)

司马道

[宋代]
司马道,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常山县(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三)。 司马道的诗文(2篇)

白贽

[宋代]
白贽,曾官大理寺丞。事见《临川集》卷五一《奏举人白贽大理寺丞制》。 白贽的诗文(1篇)

陈贵谦

[宋代]
陈贵谦,字益文,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后知太平州。与释师观有交,曾为其撰《祭文》《塔铭》《语录序》等。事见《月林师观禅师语录》。今录诗三首。 陈贵谦的诗文(4篇)

赵彦真

[宋代]
赵彦真(一一四三~一一九六),原名彦能,字从简,魏王廷美七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二三)。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调抚州录事参军。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吴县(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三)。秩满,通判袁州(明正德《姑苏志》卷四一)。宁宗庆元二年命知兴化军,未赴卒,年五十四。事见《渭南文集》卷三四《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 赵彦真的诗文(1篇)

袁正规

[宋代]
陵阳人,字道辅。哲宗元祐中知长乐县,约己裕民,百废毕举。 袁正规的诗文(8篇)

施元长

[宋代]
宣州宣城人。仁宗天圣间进士。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论鉴湖不可为田,列利弊甚悉。英宗治平元年知洪州,建学校,立章程,以德化俗。 施元长的诗文(2篇)

饶延年

[宋代]
(1150—1230)抚州崇仁人,家于临川,字伯永,号寿翁,一作止翁。师陆九渊,淹贯经学,旁究律历、方舆、技数之书。九渊、真德秀皆称之。笃信自守,隐居不仕。以避寇难卒于金陵。 饶延年的诗文(1篇)

朱天民

[宋代]
朱天民,字觉甫,丽水(今属浙江)人(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六)。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土。为婺州东阳尉。摄金华、义乌、东阳三县。当任浙西安抚司佥厅,除平法府节度判官。事见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三。 朱天民的诗文(1篇)

刘边

[宋代]
边字近道,建安人。与同邑虞韶、虞廷硕、毛直方四人齐名。所著有《自家意思集》四卷及《读史摭言》若干卷。 刘边的诗文(14篇)

来廷绍

[宋代]
来廷绍(一一五○~一二○二),字继先,又字平山,自号思洛子,鄢陵(今属河南)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绍兴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萧山祇园寺,年五十三。事见《萧山来氏家谱》(藏萧山县档案馆)卷一、《来氏家藏冠山逸韵》卷一。今录诗三首。 来廷绍的诗文(4篇)

士人某

[宋代]
士人某,与周密同时。 士人某的诗文(1篇)

孙固

[宋代]
(1016—1090)郑州管城人,字和父。第进士。调磁州司户参军。神宗立,擢知通进银台司。历知澶州、审刑院、判少府监等,反对经略西夏,又言王安石不可为相,与安石议事多不合,极论青苗法不便。元丰初,同知枢密院事。哲宗时知河南府。元祐间拜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官至右光禄大夫。卒谥温靖。 孙固的诗文(3篇)

董颖

[宋代]
董颖(生卒年不祥)字仲达,德兴(今属江西)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下面选的一首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也许可以顺便提起,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董颖的诗文(29篇)

霍洞

[宋代]
霍洞,字太清,自号筠寮,武进(今属江苏)人。端友从孙。居城东梅坡。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霍洞的诗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