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资料

蔡温主要成就

  政治改革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日本江户幕府在全国范围内对诸大名进行检地,史称享保检地。这次检地导致了萨摩藩对琉球支配体制的强化,引起了琉球国内的极大不安。1728年(雍正四年),为了安抚民心,蔡温安排尚敬王率领305名士族巡视北山。这是在琉球历史上国王第一次巡视国境,增加了民众对王府的拥护。

  1728年(雍正六年),蔡温取代马献图(名护亲方良意),成为琉球王府的三司官,这是继郑迵之后琉球第二位出生在久米村(华裔)的三司官。

  1732年,蔡温在程顺则所制定的《中山王府官制》的基础上制定了《位阶定》,对琉球位阶的升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蔡温将王族(包括国王、王子、按司)之下、平民之上的士族分为九品官和十八个位阶,即所谓的“九品十八阶”。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琉球灭亡为止。

  宗教改革

  在对待琉球神道的问题上,蔡温与向象贤相同,认为巫术恶俗已经深深影响了琉球人,且耗费巨大,主张对国内盛行的巫术进行禁止。1728年(雍正六年),尚敬王下令禁止巫术。此法令下达之后,琉球的世俗日渐归于正道。

  文教改革

  1732年(雍正十年)11月,蔡温颁布了民众言行的指导书《御教条》。这本书参照了和文学者伊世寄(丰川亲方正英)的读书笔记,涉及了民众所需要遵守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君臣关系、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以及孝道、妇道、幼教、婆媳相处、敬老心得、勤俭、生命观、金钱价值观、破除迷信、国法、育民等。此后,《御教条》一书作为琉球的教科书,一直沿用到1879年为止。然而,蔡温所颁布的《御教条》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1733年,对蔡温改革政策不满的和文学者平敷屋朝敏、王府高官友寄亲云上安乘等人,向萨摩驻琉球在番奉行横目川西平左卫门的宅中投书批判这一政策。由于当时萨摩藩与琉球王府关系较为友善,这些书信最后辗转落入尚敬王的手中。蔡温得知后,上奏尚敬王,以谋反罪,将首谋者平敷屋朝敏、友寄安乘于安谢港磔死,同党十五人全部斩首,史称“平敷屋友寄事件”。通过此次事件,蔡温彻底铲除了亲日派的反对势力,为后来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治理山川

  琉球北山地区的羽地大川因其曲直与水性相逆,每当大雨滂沱之时,往往会发生逆流的现象,多次决堤并毁坏当地的农田。1735年(雍正十三年)7月,羽地大川再次决堤,毁坏农田无数。蔡温奉命前往羽地间切治理该川。他“朝出夕归,依法决川,兼修农田,百姓大安”。当地百姓感激不已,建立《改决羽地川碑》以纪念他的事迹。琉球原本山林茂密,由于琉球人不知山林、田地的管理方法,对环境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不少山林植被和田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琉球的财政收入多来自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如果木材缺乏,就无法建造进贡船,那时就要向萨摩藩借用木材,不仅增加了琉球对萨摩藩的依赖性,而且增加了王府的财政赤字。1736年,蔡温奉命率官僚对琉球的山林进行了考察,巡视各个间切,教授百姓治理山林的方法,先后历时5个月。蔡温先后制定了《杣山法式》、《山奉行所规模帐》和《杣山法式仕次》等法律,指导百姓如何治理山林,成为对山林管理的职行标准和处罚条例。条例对种植植被进行了奖励,对各家建造船只和砍柴为薪的行为进行限制,并严格禁止国内建造大型的船只丸木舟。此后,蔡温与其他两位法司又先后批准发布了《树木播植方法》、《就杣山总计条条》、《山奉行所规模帐仕次》、《山奉行所公事帐》四部管理山林的办法。这七部法律,再加上尚泰王时代的《御指图控》,被冲绳学学者统称为《林政八书》。

  1750年,琉球王府的大臣们曾一度提出迁都名护、并在名护湾至羽地内海之间开凿运河的提议。但蔡温考察了当地风水,认为不适宜建设都城,力排众议否决了这个提议。蔡温在名护间切竖立“三府龙脉碑”,告诫后人不要迁都名护、不要在名护开凿运河,否则会破坏风水。

  管理农商

  当时琉球社会尊敬士族,轻视农民和商人。商税达到4贯或5贯,这被商人认为太过于苛刻,因此琉球商业萧条。蔡温执政后,鼓励农民和下级士族从事家庭手工业,并对他们施行了免税的政策。为了筹集资金,蔡温从中国引进了标会制度,这成为了穷困的手工业者唯一的融资管道。蔡温政策促进了琉球漆器、雕刻和陶器的销售和发展,使琉球的商业逐渐兴盛了起来。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琉球赴华的进贡船不必因为船只过于破旧而请求中国皇帝赏赐新船。琉球常闹饥荒,早期只有国王和贵族才能吃米,平民以凤尾蕉(苏铁)果实为食。1605年,琉球自福建引进番薯后,亦以番薯为主食。当时琉球的酒、面、豆腐由王府专门制造,禁止百姓私造,因此琉球的米、麦、大豆产量都非常低。蔡温执政后,废除了王府专制的制度,允许百姓进行制造。农产品的产量大为增多,王府财政也日渐转好。琉球虽有均分田地的法令,但立法未正导致地界经常变动,土地兼并严重。为缩小贫富差距,蔡温建议尚敬王对琉球全国的耕地进行测量。1737年(乾隆二年),尚敬王命令蔡温教正其法。同时,尚敬王命令三司官向汝辑(识名亲方朝荣)对全国土地进行长达14年的测量,划定地界,使琉球田产面积大为提高,这就是琉球历史上的“乾隆检地”。

  发展科技

  原先琉球的漏刻误差严重。1739年(乾隆四年)12月,蔡温奉命测量日影,改正漏刻。次年春分的时候,蔡温率领相关官吏在西原间切幸地村帽子峰测量日影,改定漏刻。1741年(乾隆六年)10月,蔡温等人改定结束,将漏刻仪器搬至首里城的漏刻门。这对琉球历法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贡献。

  外交政策

  由于琉球远于清朝而近于日本萨摩藩,且又处于萨摩藩的附庸国状态之下,蔡温认为琉球迎合清朝是十分困难的,而迎合萨摩藩是十分必要的。在蔡温当政时期,琉球竭力保持同萨摩藩的亲睦关系。然而,在另一方面,蔡温对亲日派的政策却是十分强硬的。例如在1734年,蔡温就借平敷屋友寄事件对朝廷中的亲日派进行了彻底的肃清。次年,亲日派友寄安乘的哥哥毛秉仁也被免除三司官的职务,由向汝辑代之。

参考资料:

1、真荣田义见.蔡温?伝记と思想:月刊冲绳社,1976:93-97
2、《中山世谱·尚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