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资料

施世纶主要成就

  司法民政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纶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陕西出现了饥荒,赈灾时,施世纶查出陕西的仓库积贮大多受到虚耗,将要上疏弹劾,当地行政长官鄂海有意把他儿子廷祥在会宁做知县的一些事情讲给他听,暗示如果他上疏弹劾,将对他儿子不利。施世纶说:“我自从入朝做官自身尚且不顾,哪里还去顾儿子。”终于上疏弹劾,鄂海因此被罢官离开陕西。

  改革弊政

  施世纶出任湖南布政使,主管湖南财政钱粮。当时湖南的田赋在人头税中还要外加徭役费,运往京师的漕米要加收运京费,百姓苦不堪言。他到任后,将徭役费全部革除,又减去四分之一的运京费。湖南百姓万民欢腾,为他刻碑立传,四处传颂。

  治理漕运

  施世纶为官多是与钱粮打交道。他曾到江苏督办漕运。当时的漕运可是一个肥缺,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们都能扣克漕米、藏货纳赃。施世纶作为漕运总督,根本没想到去利用职权大捞一把,而是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当时漕运船只往往不能按期,路上天寒地冻,驾船的兵丁们非常辛苦。当官的又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施世纶就坐在淮河边,等漕米过来时,亲自上船开舱检视米色好坏份量多少。在船上他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当官的在旁边窥探偷听。他让船快快开走,船丁们便免除了被敲诈之苦。

  施世纶每天还带两三个文书坐上船,沿河驶去。在船上他用一本小册子详细记下晴雨风候以及水流缓急深浅情况,预测某船某日应到某处,十分准确。他的船先行,碰到有水浅滩急,就预先想到某船货重人少,先在这里准备好驳船。如有押运的官员因私滞留而借口遇上逆风什么的,他就拿出小册子给他看。他们把他视为神明,以为他能未卜先知。对于那些敲诈克扣、中饱私囊的官员,“立杖辕门,耳箭示众”。不过三四年,原先一团糟的漕运政务便被肃清,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按期往返,官员安分守己。施世纶修整的漕运善政,多年后仍为百姓们焚香祷祝。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西北边境局势紧张,从河南到陕西,大军粮草调动运输频繁。施世纶奉命去陕西协助总督鄂海督办军饷。他又发扬身体力行、踏实干练的工作作风,亲自坐船溯黄河西上,把运粮路线水流滩石勘测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详尽的路线图。

参考资料:

1、《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