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资料

季振宜收藏大家

  父季寓庸,字因是,明天启进士,官吏部侍郎,喜好书画和收藏,曾建造有藏书画处为“嘉树园”,并有“季寓庸珍藏书画印”藏书章。

  明末清初,藏书风很盛,一是做学问的需要,二是社会风尚如此。常熟毛晋,建“汲古阁”藏书,其中多宋、元刻本,还主持校刻了《十三经》、《十七史》等书,又抄录罕见秘本,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抄”。毛家没落后,其后人将藏书多卖给了季振宜。著名学者钱谦益建“绛云楼”藏书,顺治七年,该楼和七十三大椟书被火烧毁,幸存于家中的宋、元刻本以后给了其族侄钱曾。钱曾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单《述古堂藏书目》和《宋版书目》就有2295种之多,以后又将陆续所得之书与“述古堂"藏书合辑为《也是园书目》,共收3800余种。钱曾死后,藏书也归了季振宜。精本佳椠极多。藏书楼名“静思堂”。乾隆间御刻《五经萃室》、《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等,皆宋本,均钤有其藏书印。编《季苍苇书目》1卷,分《延令宋版书目》、《宋元杂版书》、《崇祯历书总目》、《经解目录》4部分,著录1 200种,27 000卷。有关钱曾的藏书,在此书目中著录比《述古堂书目》详细。黄丕烈为此目作序。藏书印有“季振宜藏书”、“沧苇”、“吾道在沧州及柱下史”、“半窗明月”、“熟读精思”、“得之千载外正赖古人书”、“季氏家藏”、“两河使者”、“御史之章”、“御史振宜之章”、“平章季子收藏图书”、“季振宜字诜今号沧苇”、“平阳季子之章”等。所藏书在其离世后全部归于徐乾学“传是楼”和清内府。

  子季应召,字葵藏,一字蒲征,号百子山人,亦能藏书。有藏书印为“虑斋”、“季应召印”等。工于画猫。得者贴壁上吓鼠,有“活猫不如季猫”之誉。

  季振宜不但是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版本学家、校勘家。文物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古书版本鉴定》(李致忠著)曾多次论及他对百家、经、史、诗赋等典籍的校勘之功。他曾花10年时间,将唐诗编纂成《汇集全唐诗》共717卷160册,收入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御定的《全唐诗》就是以此为底本校补而成的。他还著有《听雨楼集》2卷、《精思堂集》和《诗稿》2卷、《奏疏》2卷,均散落不知何处。季家藏书的散出时间约在乾隆后期,嘉庆二年编的《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已载有季振宜家之旧藏,据说是由何义门介绍,一部分归于怡亲王,后怡亲王被杀而流人大内,还有部分则流落民间了。民国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曾清点存书,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与“文渊阁”书合并收藏,国民党撤退时被带到台湾去了,季家旧藏或有在内也未可知。

  季振宜归隐林泉后,与邓汉仪、冯砚祥、杨尚贤、周季隰、陈维崧、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等交游。其中陈维崧系明末四大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为清初骈文大家,所撰人争传颂,《四库全书》收入他的著作《陈检讨四六》20卷,另有《湖海楼集》等行于世。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当时被称为“江南三布衣”,都是名噪一时之士。他们经常聚会于“嘉树”园中,诗酒唱和,甚为相得。姜宸英曾为之作《嘉树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