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焦炳炎

[宋代]
宋宣州人,徙居嘉兴,字济甫。理宗淳祐元年进士。为谏官,时宰主括田议,远近骚动,炳炎痛疏其害,面奏累数千言。除太常少卿,辞去,以右文殿修撰致仕。 焦炳炎的诗文(2篇)

戴文灯

[清朝]
戴文灯,字经农,号匏斋,归安人。乾隆丁丑进士,官礼部员外郎。有《静退斋诗集》。 戴文灯的诗文(2篇)

区宇均

[明代]
区宇均,高明人。明思宗崇祯时人。事见明崇祯《肇庆府志》卷五○。 区宇均的诗文(2篇)

何承裕

[唐代]
[公元?年至九八0年前后]字、里、生年均不详,卒于宋太宗兴国中。晋天福末,擢进士第。有清才,好为歌诗,而嗜酒狂逸,初为中都主簿,累官至著作郎,直史馆。出为周至、咸阳二县令,为治清而不烦。醉则露首跨牛趋府。恒召豪吏接坐引满畅饮。吏乘醉恳托私事,承裕曰:“此见罔也,当受杖!”杖讫复兴饮。其无检类此。开宝三年,(公元九七0年)自泾阳令入为监察御史,累知忠、万、商三州而卒。 何承裕的诗文(2篇)

陈偕灿

[清朝]
陈偕灿,字少香,宜黄人。道光辛巳举人,官福建知县。有《鸥汀渔隐集》。 陈偕灿的诗文(2篇)

魏万

[唐代]
魏万,尝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盛唐诗人李颀的晚辈朋友。上元初登第。初遇李白于广陵,白曰:"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因尽出其文,命集之。其还王屋山也,白为之序,称其爱文好古。 魏万的诗文(2篇)

袁宏德

[宋代]
袁宏德,字懿文(《东莞诗录》卷二)。 袁宏德的诗文(2篇)

黄粤

[明代]
黄粤,字秀卿。南海人。篪第四子。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年)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 黄粤的诗文(2篇)

唐异

[宋代]
杭州馀杭人,字子正。工书,善琴,且能诗,为范仲淹所称赏。 唐异的诗文(2篇)

梁同书

[清朝]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梁同书的诗文(2篇)

释志璿

[宋代]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住潭州云峰寺,称祖灯志璿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释志璿的诗文(2篇)

王至甸

[清朝]
王至甸,号徙南,静宁人。 王至甸的诗文(2篇)

柳曾

[唐代]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险竿行》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三四八。 柳曾的诗文(2篇)

陈简轩

[宋代]
陈简轩,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四)。今录诗二首。 陈简轩的诗文(2篇)

曾用孙

[宋代]
曾用孙,南丰(今属江西)人。惇子(《舆地纪胜》卷四九)。 曾用孙的诗文(2篇)

黄叔敖

[宋代]
宋洪州分宁人,字嗣深。黄廉子。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累官广东转运判官,兼提举市舶。以疏言岭表所产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几复职,迁户部尚书致仕。有文集、奏议、《春秋讲义》等。 黄叔敖的诗文(2篇)

罗克开

[宋代]
(1141—1209)吉州龙泉人,字达甫。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宰广昌,擢大理正,历知郴州、苏州、袁州,处事立断,有惠政。 罗克开的诗文(2篇)

杨敦诗

[清朝]
字芝香,光绪辛巳恩贡。著有云怡斋诗草。邑志传行谊。 杨敦诗的诗文(2篇)

吴琳

[宋代]
吴琳,字禹玉,号存吾,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曾通判婺州。端宗景炎间知南康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事见《吴礼部诗话》、清光绪《宣城县志》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吴琳的诗文(2篇)

释得升

[宋代]
释得升(一○九六~一一六九),号顽庵,俗姓何,广汉德阳(今属四川)人。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后弃谒文殊心道禅师,问佛法省要,殊示偈,退参三年,方得旨趣。往见佛性,机不投。入闽至鼓山,竹庵命分座说法。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应张浚请开法石门,迁明教及报恩、开先。晚住南康军云居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四。为南岳下十六世,龙翔竹庵土圭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释得升的诗文(2篇)

超拳

[清朝]
超拳,字艴山,无锡人,本姓周。有《梧影山房诗》。 超拳的诗文(2篇)

孙琏

[五代]
南安大庾人,字器之。家贫而嗜书,喜吟诗。终生不仕,耕种纺织为生,寿至百岁。 孙琏的诗文(2篇)

聂致孙

[宋代]
聂致孙,歙县(今属安徽)人(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致尧弟。今录诗二首。 聂致孙的诗文(2篇)

刘凤诰

[清朝]
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等。刘凤诰在乾隆年间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又称卿贰;刘凤诰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1821年(道光元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1830年(道光十年),病逝于江苏扬州。 刘凤诰的诗文(2篇)

刘鸿翱

[清朝]
( 1779—1849)山东潍县人,字次白。嘉庆十四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鸦片战争期间,严御海口,组织民团,以抗英军。道光二十五年因疾开缺。有《绿野斋前后合集》。 刘鸿翱的诗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