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释义了

[宋代]
释义了,字廓然,俗姓钟离。嵩山佛慈玑禅师侍者(《许彦周诗话》)。 释义了的诗文(2篇)

陈统

[宋代]
陈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为湖南提点刑狱,祠部郎中。事见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九。今录诗二首。 陈统的诗文(2篇)

朱德琏

[明代]
德琏,鄞士人吴岳生之妻。 朱德琏的诗文(2篇)

王文孙

[宋代]
王文孙,王曾后裔,曾官通判。事见《方是閒居士小稿》卷上《上王通守传易数》题注。 王文孙的诗文(2篇)

鲍倚云

[清朝]
鲍倚云字薇省,号苏亭、退余。徽州岩寺人。乾隆间优贡生。工诗,少以《红豆诗》见赏于同邑吴瞻泰。兼工书画。又爱兰成癖,撰有《兰讯篇》《兰语篇》,汇集成《艺兰杂记》,为最早提出兰花瓣形理论的兰谱。40岁不赴举,以经学授于乡,金榜出其门下。著有《寿藤斋诗集》40卷及《退余丛话》。 鲍倚云的诗文(2篇)

释清满

[宋代]
释清满,俗姓田,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东南)人。住卫州元丰院。为青原下十二世,天钵元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释清满的诗文(2篇)

周洙

[宋代]
周洙,新繁(今四川新都)人,生平不详。其子表权(后更名表臣),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曾知汉州(民国《新繁县志》卷七及所附《新繁文徵》卷首《姓氏志略》)。 周洙的诗文(2篇)

张道古

[唐代]
张道古,一名睍,字子美,临淄人。景福中,擢进士第,官至右拾遗,以直谏谪施州司户。后入蜀,王建召为武司郎中,寻复贬死。诗二首。 张道古的诗文(2篇)

熊彦诗

[宋代]
熊彦诗,字叔雅,学者称曲肱先生,安仁(今江西馀江东北)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三六、四九)。为国子博士。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知瑞安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四)。四年,以赵鼎荐为守秘书丞(同上书卷八○)。五年,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同上书卷八七)。秦桧当政,指为赵鼎客摈不用。后以谄附桧,起知永州(《挥尘录》后录卷一一)。 熊彦诗的诗文(2篇)

徐君宝妻

[宋代]
徐君宝妻是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姓名亡佚,但以其留下的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而闻名于世。 徐君宝妻的诗文(2篇)

解琬

[唐代]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圣历初年迁任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景龙年间,迁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军大总管,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男。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解琬的诗文(2篇)

陆轸

[宋代]
陆轸,生卒年待考,字齐卿,号朝隐子(《渭南文集》卷二七《先太傅遗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是陆游的高祖。仁宗天圣十年(1032)官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仪制一〇至一五)。康定元年(1040)知会稽。庆历二年(1042)移明州(《会稽志》卷二)。皇祐二年(1050)以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守新定。三年得分司南京(《渭南文集》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〇)。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谏议大夫(《爱日斋丛钞》卷二)。 陆轸的诗文(2篇)

陈同

[清朝]
陈同,字镇常,又字小郑,顺德人。道光丙戌进士,即用知县。有《陈小郑诗》。 陈同的诗文(2篇)

鲁仕骥

[清朝]
鲁仕骥,原名九皋,号絜非,江西新城人。乾隆己丑进士,官夏县知县。有《山木居士集》。 鲁仕骥的诗文(2篇)

高正臣

[唐代]
[唐]广平(今安徽宿县)人。志廉子。官至少卿。善正、行、草书,习右军(王羲之)法,唐太宗甚爱其书。自任润州、湖州、筋骨渐备;任申、邵等州,体法又变。上元三年唐高宗撰唐明征君碑,即为正臣行书。金陵(今南京)亦有其书。字画殊有欧、虞遗风。《书断、东观余论、书史会要》个人作品。 高正臣的诗文(2篇)

陈昉

[宋代]
宋温州平阳人,字叔方,号节斋。陈岘子。与刘克庄等号端平八士。累迁权吏部侍郎,知福州。重士爱民,威惠兼至。理宗景定初,知建宁府,除吏部尚书,拜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谥清惠。 陈昉的诗文(2篇)

吴廷华

[清朝]
(1682—1755)浙江钱塘人,字中林,号东壁。康熙五十三年举人。由内阁中书出为兴化通判。乾隆初与修《三礼》,在馆十年,详审同异,多所订正。有《仪礼章句》、《三礼疑义》、《东壁书庄集》等。 吴廷华的诗文(2篇)

史密

[清朝]
史密,初名襄龄,字梅叔,号梅裳,济宁人。嘉庆癸酉拔贡,历官淡水同知。有《史梅叔诗选》。 史密的诗文(2篇)

言娱卿

[清朝]
言娱卿,奉贤人。有《有竹居存稿》。 言娱卿的诗文(2篇)

释蕴常

[宋代]
释蕴常,字不轻(《舆地纪胜》卷五)。居丹徒嘉山,与苏庠相倡酬,后苏庠弟祖可为僧,遂与之偕往庐山(《曲阿诗综》卷八)。有《荷屋集》(《天台续集别编》卷五),已佚。今录诗十首。 释蕴常的诗文(2篇)

焦千之

[宋代]
宋焦陂人,寄居丹徒,字伯强。曾从欧阳修学,称高弟。弃科举学,专意经术。仁宗嘉祐六年举经义赴京,馆太学,试舍人院赐出身。为国子监直讲。英宗治平三年,以殿中丞出知乐清县,莅事精明,创学校以教邑人。后移知无锡,入为大理寺丞。 焦千之的诗文(2篇)

赵端

[清朝]
赵端,字立山,钱塘人。官卢龙知县。有《骊城杂咏》。 赵端的诗文(2篇)

马仲琛

[清朝]
马仲琛(1683-1748),字龚美,号佩韦,马敬思之子,马鸣萧次孙(长孙马伯球)。清康熙二十二年生,雍正贡生,官奉天开原县训导,乾隆八年(1743)为乡饮酒大宾。著有《乐仪常稿》。《津门诗抄》录诗六首,称其五言清淡,得乃祖马鸣萧风味。 马仲琛的诗文(2篇)

吴时显

[宋代]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初任江阴县尉,累官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吴时显为官清正,致力改变苛政,监行丰仓,查处蠹弊不遗余力,致遭诬陷。后任朝奏郎、朝清郎,旋迁安丰郡。在安丰兴学校,树教化。绍熙五年(1194)安丰灾害严重,饥民塞途,他开仓赈济,民受其惠。应元二年(1196)上奏三事,皆为政要。吴时显一生以廉能称于时,尤以“不善阿、不苟合、不雷同”律己而得好评。乞休归里,所携只石刻、书箱,别无长物。吴时显工诗,诗作风骨遒劲。 吴时显的诗文(2篇)

谢应之

[清朝]
谢应之,字子阶,号浣村,阳湖人。贡生。有《会稽山斋诗》。 谢应之的诗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