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钱盖

[宋代]
钱盖,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为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五)。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开德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陕西路转运副使。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陕西五路制置使(《宋史》卷一九○《兵志》四)。 钱盖的诗文(1篇)

王泰

[南北朝]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仲通,小字炬。王慈子。起家为齐著作郎。入梁,为秘书丞。先是,齐东昏侯永元末,后宫火,延烧秘书,图书散乱殆尽。泰表请校定缮写,梁武帝从之。历中书侍郎,掌吏部,不为贵贱请属易意,天下称平。转吏部尚书。官至左骁骑将军。清静好学,善诗文,为梁武帝、沈约赞赏。卒年四十五。 王泰的诗文(1篇)

李善

[宋代]
李善,蜀人,曾有诗寿秦桧。事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李善的诗文(1篇)

冯开元

[宋代]
冯开元,号普慈,眉山(今属四川)人(《东林山志》卷二二)。 冯开元的诗文(1篇)

顾爵

[明代]
顾爵,增城人。事见明嘉靖《增城县志》卷八。 顾爵的诗文(1篇)

张维垣

[清朝]
张维垣(1827~1892),字禄兴,号星枢,清屏东长治人。中秀才后,赴苗栗头份教书;同治十年(1871)取中辛未科进士,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后又调任北京,任考试官,钦加同知衔。辞官回台后仍居苗栗头份,光绪十二年(1886),于当地策划创建义民庙。光绪十八年(1892)卒,享寿六十六。生平作品留存不多,今依《张维垣先生閒吟诗遗稿》编校 。 张维垣的诗文(1篇)

蒋浩

[清朝]
(?—1770)清浙江嘉兴人,字充之,号华隐。诸生。工山水人物,尤擅松石。诗笔清隽。有《思无邪斋集》。 蒋浩的诗文(1篇)

蔡任

[宋代]
蔡任,字子重。平阳(今属浙江)人。曾知松阳县(《吹剑录》)。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入江淮制置使幕。后隐七星山,建叶岭书房。事见《水心文集》卷一○《叶岭书房记》。 蔡任的诗文(1篇)

赵公廙

[宋代]
赵公廙,字忍庵(《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为屯田员外郎(《宋史·职官志》三)。 赵公廙的诗文(1篇)

王钜

[清朝]
王钜,字竹友,太仓人。嘉庆戊辰举人,历官江宁教授。有《赤霞吟稿》。 王钜的诗文(1篇)

讷尔朴

[清朝]
讷尔朴,字拙庵,满洲旗人。袭一等男。有《划沙集》。 讷尔朴的诗文(1篇)

李仲殊

[宋代]
李仲殊,南唐元宗李璟之孙(《宋诗纪事补遗》卷七)。 李仲殊的诗文(1篇)

邵曾训

[清朝]
字瓞园,江南无锡人。诸生。○瓞园书法力追晋人,邑中人士多宗之,自王虚舟吏部移居无锡,人皆舍邵宗王矣。轻道艺,重人爵,不胜慨然。 邵曾训的诗文(1篇)

郑郧

[宋代]
郑郧,字梦授,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融州教授(《岭外代答》卷一○),历静江府司法参军。八年,知保昌县(清道光《直隶南雄州志》卷四)。事见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三。 郑郧的诗文(1篇)

韩铎

[宋代]
韩铎,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濮州(《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四○)。二年,权知曹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三年,为提点河东路刑狱。四年,提点陕西路刑狱、权河东转运使,徙江南东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二二○、卷二二二)。十年,以度支郎中知苏州(《续会稽掇英集》卷三)。 韩铎的诗文(1篇)

弘智

[清朝]
弘智,字无可,别字药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检讨。初为报恩寺僧,后开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 弘智的诗文(1篇)

刘轲

[唐代]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刘轲的诗文(1篇)

仇昌祚

[清朝]
仇昌祚,字振先,号漪园,曲沃人。贡生,历官广东惠潮兵备道。 仇昌祚的诗文(1篇)

王嘉禄

[清朝]
江苏长洲人,字井叔。工诗,与元和朱绶并称朱王。有《嗣雅堂集》。 王嘉禄的诗文(1篇)

马丕瑶

[清朝]
(1831—1895)河南安阳人,字玉山,号香谷。同治元年进士,历官山西平陆、永济诸县知县,有政声。光绪间为广西巡抚,提倡蚕桑,民间每年增收银五六十万两。旋调广东,卒于官。 马丕瑶的诗文(1篇)

钱大椿

[宋代]
钱大椿,字坦仲(《宋诗纪事》卷七八),淳安(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官知漳浦县。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一。 钱大椿的诗文(1篇)

萧炎丑

[宋代]
萧炎丑,宋遗民。 萧炎丑的诗文(1篇)

桓玄

[魏晋]
(369—404)名一作灵宝。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敬道。桓温子。袭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应之。恭为其部将刘牢之所杀,诏以玄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离间计,加玄都督荆州四郡,使击杀殷仲堪、杨佺期,据有荆雍,领荆、江二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八州。玄于是树用心腹,兵马日盛。安帝元兴初,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领兵讨伐桓玄,玄率军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二年称帝,国号楚。三年,刘裕、刘毅在京口起兵讨之,玄兵败西逃,为益州兵所杀。 桓玄的诗文(1篇)

魏晰嗣

[清朝]
魏晰嗣,字孝仪,号束园,嘉善人。贡生,官昌化教谕。有《涉园诗钞》。 魏晰嗣的诗文(1篇)

金九容

[明代]
金九容,高丽末期的学者。字敬之,号惕若斋。原籍安东。16岁时进士试合格,以后又文科及第,任民部议郎。1367年重新开办成均馆之时,同郑梦周、李崇仁、朴尚衷等人创立“程朱学”,成为“斥佛崇儒”的先锋。他是亲明派(明指明朝),由于反对迎接从北元(明朝开国后,元朝遗老逃至蒙古所立国家)来的使臣而被流放。1381年获释,任左司议大夫、大司成、判典校寺事等职。他的诗出类拔萃,有清淡典雅的诗风。他的8首诗收录在《东文选》,著书有《惕若斋集》、《选粹集》等。 金九容的诗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