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顾甄远

[唐代]
生平无考。《全唐诗》存《惆怅诗》9首,出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三九。 顾甄远的诗文(1篇)

韦不伐

[宋代]
韦不伐(九七九~一零五二),字次德,原籍南京宋城(今河南商丘),后因其祖葬谷城,遂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久处应天府院师席,年五十余始为房州司法参军。后以张方平荐授乾州军事推官。又以大理寺丞知许州司录,退居襄阳。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见《乐全集》卷三九《韦府君墓志铭》。 韦不伐的诗文(1篇)

田霖

[宋代]
田霖,生平不详,太宗淳化间人(《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七)。《宋史·艺文志》著录《田霖四六》一卷,已佚。 田霖的诗文(1篇)

毕廷斌

[清朝]
毕廷斌,字宪章,号耻斋,昆明人。乾隆丙子举人,历官定南同知,署南安知府。 毕廷斌的诗文(1篇)

姚素榆

[清朝]
姚素榆,字蕙侬,常熟人。道光壬辰进士、御史福增女孙,同县光绪拔贡宗威继室。有《联珠集》。 姚素榆的诗文(1篇)

杜奕

[唐代]
生卒年不详。一作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五鲍防等《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全唐诗》存诗1首、又联句1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1首。 杜奕的诗文(1篇)

释玄宝

[宋代]
释玄宝,号文畅大师,与吕端同时(《金石续编》卷一三)。 释玄宝的诗文(1篇)

陈直卿

[宋代]
陈直卿,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朴子。孝宗淳熙间为新昌县主簿(清同治《瑞州府志》卷七)。累官知英德府(《闽诗录》卷一○)。 陈直卿的诗文(1篇)

沈智瑶

[明代]
字少君,苏州府吴江人,宛君之妹。 沈智瑶的诗文(1篇)

陆艺

[清朝]
云南昆明人,字正游,一字树人,号漱亭。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工诗,善画山水。有《漱亭集》。 陆艺的诗文(1篇)

陈田

[清朝]
陈田,字松山,贵阳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给事中。有《滇游》、《溯沅》、《悲歌》、《津门》诸集。 陈田的诗文(1篇)

陈上庸

[明代]
陈上庸,字登甫。南海人。子壮子。明思宗崇祯间诸生。著有《仙湖草》。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六有传。 陈上庸的诗文(1篇)

刘鲁风

[唐代]
生卒年不详。武宗会昌二年(842)至九江投谒刺史张又新。门者不为通,刘鲁风感愤而赋一绝。又新见诗,待之如门生。事迹散见张又新《煎茶水记》、《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 刘鲁风的诗文(1篇)

周子义

[明代]
周子义(1529—1586),字以方,号敬庵。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嘉靖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育士有方,精研经术及“濂洛关闽”之学(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有心得。谥文恪。一生著述甚丰,曾校刊《史记》、《梁书》、《新五代史》,与子周炳谟皆以学行称于世。 周子义的诗文(1篇)

詹先野

[宋代]
建州崇安人,字景舒。博览经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先野的诗文(1篇)

陈炽

[清朝]
陈炽,原名家瑶,字次亮,瑞金人。光绪壬午举人,官户部主事。有《春林屋诗》。 陈炽的诗文(1篇)

柳安道

[宋代]
柳安道,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以比部员外郎知台州。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九。 柳安道的诗文(1篇)

谢逵

[宋代]
谢逵,字叔达,邵武(今属福建)人(《粤西金石略》卷一二《谢逵题名》)。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知静江府(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 谢逵的诗文(1篇)

特依顺

[清朝]
(?—1849)清满洲正蓝旗人,他塔拉氏。道光中以参与镇压台湾张丙起事,擢副都统。鸦片战争时,授杭州将军。以英军陷乍浦,坐革职留任。后再起为乌里雅苏台将军。 特依顺的诗文(1篇)

独孤绶

[唐代]
独孤绶,唐朝人,大历十年登进士第,举博学宏词,尝试驯象赋,唐德宗称之,特书第三,留有诗作《投珠于泉》一首。 独孤绶的诗文(1篇)

任恬

[宋代]
任恬,神宗时人(《至元嘉禾志》卷二七)。 任恬的诗文(1篇)

宋景卫

[清朝]
宋景卫,长洲人。诸生程树聘室。 宋景卫的诗文(1篇)

王宏度

[清朝]
王宏度,字文含,咸宁人。诸生。有《南塘遗稿》。 王宏度的诗文(1篇)

赵若恢

[宋代]
赵若恢,字文叔,东阳(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宋亡,避地新昌,杜门不出。卒年八十馀。事见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二○。 赵若恢的诗文(1篇)

遇僧

[宋代]
遇僧,姓名不详。幼育于南京刘婆家,单州砀山县染户得之归养。长大后貌似钦宗,遂自称为钦宗第二子,后勘实非是,决配琼州牢城。勘决时官府因有顾虑,不敢用刑,刺字既细小,刑杖皮亦不伤,自此人呼为赵麻胡。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九。 遇僧的诗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