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邵陵

[清朝]
(1643—1707)江南常熟人,字湘南,号青门,又号雪虬、孩叟。布衣。为人豪放不羁,耽诗嗜酒,长身修髯。游食依人,终以贫死。诗多眼前景、口头语。有《青门诗集》。 邵陵的诗文(1篇)

俞沂

[明代]
俞沂,字与曾,号少堂,明无锡人,国子生。俞宪次子。 俞沂的诗文(1篇)

孔文卿

[元朝]
生卒年不详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可考。 孔文卿的诗文(1篇)

李孟博

[宋代]
宋越州上虞人,字文约。李光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随父谪居琼州,卒于琼。为文精于《楚辞》,享年不永,人甚惜之。 李孟博的诗文(1篇)

尹蕙

[清朝]
字蘅楼,归安人,贡生陈长孺室。 尹蕙的诗文(1篇)

郑访

[宋代]
郑访,平阳(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间人。事见《东瓯诗存》卷三。 郑访的诗文(1篇)

乔舜

[唐代]
(898—972)五代时高邮人,字亚元。少能属文。李昪辅吴,用为秘书省正字。及昪建南唐,宋齐丘辟置幕中十余年,历大理评事,屯田员外郎。久之,齐丘出镇洪州,始表为节度掌书记。李璟保大中,召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李煜嗣位,为殿中监,知贡举,时称得人,迁刑部侍郎。谥贞。 乔舜的诗文(1篇)

黄源垕

[清朝]
黄源垕,字左泉,号克斋,余姚人。有《鹪枝轩剩稿》。 黄源垕的诗文(1篇)

天目僧

[宋代]
天目僧,与赞宁同时。 天目僧的诗文(1篇)

皇甫涣

[宋代]
皇甫涣,字致远,开封(今属河南)人。道士。徽宗政和初游衡山,栖凌虚台会真观,称衡山野人。召赴阙,居太一宫高士寮,后乞还山。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五。 皇甫涣的诗文(1篇)

江孝嗣

[南北朝]
江孝嗣,南朝诗人。生卒时间与生平均不详。南齐时人。曾与谢朓有唱酬。《谢宣城诗集》存其诗二首。 江孝嗣的诗文(1篇)

陈二叔

[宋代]
陈二叔,失其名,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货角梳为生,号陈角梳。哲宗元祐间曾从荣天和学诗(《藏海诗话》)。 陈二叔的诗文(1篇)

魏元若

[宋代]
魏元若,字顺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一八)。官著作郎(《金陵诗徵》卷七)。 魏元若的诗文(1篇)

薛寘

[魏晋]
薛寘,北魏平远将军,广读典籍,喜好文章,20岁就依赖父祖的政绩被朝廷起用为奉朝请,他还撰写了《西京记》2卷,文章杂记20余卷。先后做过北魏尚书吏部郎,清河郡和广平郡二郡守。 薛寘的诗文(1篇)

王蓝玉

[清朝]
王蓝玉(1842~?),字润田,清台南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王蓝玉的诗文(1篇)

仙村人

[宋代]
仙村人,真名不详。月泉吟社第四名。事见《月泉吟社诗》。 仙村人的诗文(1篇)

戴启文

[清朝]
戴启文(1844~1918),字子开,号壶翁,清江苏丹徒人。著有《招隐山房诗集》,稿本藏于南京图书馆。今录与台湾有关的〈基隆山〉一首。 戴启文的诗文(1篇)

鲍镳

[清朝]
鲍镳,字藩宣,号眉山,清无锡人。岁贡生。操行端谨,起门下士多早达而梅山独穷困以老,年八十余卒。 鲍镳的诗文(1篇)

郑梁

[清朝]
(1637—1713)浙江慈溪人,字禹梅,号寒村。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累官广东高州知府。黄宗羲弟子。工诗文,尝作《晓行》诗,人呼为“郑晓行”。家富藏书,与天一阁相埒。兼善画。晚年右体不遂,以左手作书画,人视为仙吏。有《寒村诗文集》。 郑梁的诗文(1篇)

孚禅师

[宋代]
孚禅师,号草堂。慧聚寺僧,与苏轼同时。事见《中吴纪闻》卷四。 孚禅师的诗文(1篇)

伍晏

[明代]
伍訚,字太和。增城人。明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举人。历任武城、聊城、南安知县。尝从湛若水游。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五有传。 伍晏的诗文(1篇)

释如庵主

[宋代]
释如庵主,名未详。久依法真,居台州天台如庵寺。为青原下十三世,本觉守一禅师法嗣。因看云门东山水上行语,发明己见,归隐故山。猿鹿为伍。郡守闻其风,遣使逼令住持,作偈拒之,遂焚其庐,不知所止。《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如庵主的诗文(1篇)

张署

[唐代]
张署,河间人。贞元中监察御史,谪临武令,历刑部郎,虔、澧二州刺史,终河南令。诗一首。 张署的诗文(1篇)

史季温

[宋代]
眉山青衣人,字子威。号植斋。史容孙。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历秘书郎、著作郎。宝祐间除秘书少监。有《山谷别集注》、《山谷精华录》等。 史季温的诗文(1篇)

朱庆弼

[宋代]
朱庆弼,缙云金竹人,宋朝淳熙乙未(1175)进士。淳熙九年(1182),朱熹来到这“碧涧修筠似故山”的雁门山美化书院讲学,正是应进士朱庆弼的邀请。也正是朱家父子的盛情款待,才使这位朱老夫子有“解鞍盘砖忘归去”的感慨。 朱庆弼的诗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