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朝

吴峻

[清朝]
吴峻(1723-1778),字一峰,一作揖峰,号黼仙。无锡人。吴鼐长子。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顺天乡试副榜。 吴峻的诗文(1篇)

曹籀

[清朝]
(1800-1880后),浙江仁和人,咸丰间寓居浙江海宁路仲里。清学者、诗人。 曹籀的诗文(1篇)

徐汉倬

[清朝]
徐汉倬,字鸣皋,清无锡人,诸生。著有《东园诗草》。 徐汉倬的诗文(2篇)

费锡璜

[清朝]
清四川新繁人,字滋衡。费密次子。豪放不羁,自伤怀才不遇,尝登之罘,投其诗于海中,痛哭而返。其诗古体直接汉魏,近体追踪盛唐。有《掣鲸堂诗集》。 费锡璜的诗文(2篇)

王庆勋

[清朝]
王庆勋,字叔彝,一字菽畦,上海人。浙江候补道。有《诒安堂集》。 王庆勋的诗文(3篇)

敦敏

[清朝]
(1728—1796后)清宗室,字子明,号懋斋。阿济格后裔。官宗学总管。与弟敦诚均有诗名。与曹雪芹为知交。所著《懋斋诗钞》。为《红楼梦》重要研究资料。 敦敏的诗文(70篇)

杨宗濂

[清朝]
杨宗濂(1832-1905)字艺芳,晚号潜斋主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无锡城内下塘人。父杨延俊,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山东肥城等县知县。杨宗濂幼承家学。光绪二十五年迁任长芦盐运使。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他亲率盐勇坚持巷战,保卫天津,致使左、右两股受伤。光绪二十八年,以三品京堂候补,奉命督办顺天、直隶纺织事务。 光绪三十年以病乞休,回锡赋闲家居,辑成《聊自娱斋诗文集》一卷。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七日病逝,终年74岁。 杨宗濂的诗文(1篇)

陈大章

[清朝]
陈大章(1659-1727),字仲夔,号雨山,清黄冈(今武汉新洲)县人。陈肇昌次子,清初学者、著名诗人。少从名儒陆陇其,交梁佩兰、陈恭尹,工诗古文。后游学问津书院,问津书院问津堂会课生,勤奋好学,博研经史,能诗会文,善书画,尤工墨菊、行草书。 陈大章的诗文(11篇)

彭绩

[清朝]
(1742—1785)江苏长洲人,字其凝,又字秋士。品格孤峻,绝意科举,并力为诗,穷而客死。有《秋士遗集》。 彭绩的诗文(4篇)

王序宾

[清朝]
王序宾,清江阴人,因儿子王兆鱼的功名,赠修职佐郎。 王序宾的诗文(1篇)

余绍祉

[清朝]
余绍祉,字子畴,婺源人。明诸生。有《晚闻堂集》。 余绍祉的诗文(1篇)

陆以湉

[清朝]
(1801—1865)浙江桐乡人,字敬安,号定圃。道光十六年进士。曾任杭州教授。咸丰间,避太平军,辞官回乡,后移居上海,李鸿章聘为忠义局董事。博雅通医。有《冷庐杂识》、《苏庐偶笔》、《冷庐医话》等。 陆以湉的诗文(1篇)

邹汉勋

[清朝]
(1806—1854)湖北新化人,字叔绩。咸丰元年举人。以知县从江忠源守庐州御太平军,擢直隶州同知,城破而死。生平治学精谨,于天文、方舆、六书、九数,无不研习。有《新化邹氏敩艺斋遗书》。 邹汉勋的诗文(2篇)

常安

[清朝]
(?—1747)清满洲镶红旗人,字履坦。康熙三十二年举人,乾隆间官至浙江巡抚。通经史,能文章。以论著讥刺时事获罪,下狱死。有《从祀名贤传》、《受宜堂集》。 常安的诗文(1篇)

元龙

[清朝]
元龙,字牧堂,江南华亭人,本姓李。 元龙的诗文(1篇)

徐元正

[清朝]
浙江德清人,字子贞。康熙四十八年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工部尚书。徐倬子。工诗。有《清啸楼草》、《鸾坡存草》。 徐元正的诗文(1篇)

王维宁

[清朝]
江苏常熟人,字古臣,号寒溪子。善诗画,好游,曾结西湖看花社。年七十,自营生圹,啸歌其间。 王维宁的诗文(1篇)

鹤算

[清朝]
鹤算,字砚畬,满洲旗人。有《心逸轩诗存》。 鹤算的诗文(1篇)

倪璧

[清朝]
倪璧(1876-1905),字大明,号焕东。清末无锡人。灿少子,尧弟。庠生。有《移花诗集》。 倪璧的诗文(1篇)

梁份

[清朝]
清江西南丰人,字质人。少从彭士望、魏禧游,讲经世之学。尝只身游万里,览山川形势,访古今成败得失,对河西之山川险要、部落游牧,考察尤悉。卒年八十九。工古文辞。有《怀葛堂文集》、《西陲今略》。 梁份的诗文(1篇)

刘熊

[清朝]
刘熊,字南远,号湘华,番禺人,嘉庆丙子举人。有《仿舫诗钞》。 刘熊的诗文(1篇)

洪榜

[清朝]
清安徽歙县人,字汝登,一字初堂。高宗乾隆三十三年举人,授内阁中书。潜心经学,与戴震善,服膺其学,为之作《行状》,卒年三十五。有《四声均和表》、《初堂遗稿》等。 洪榜的诗文(1篇)

周道昱

[清朝]
周道昱,字静涵。乌程广惠宫道士。有《补閒吟草》。 周道昱的诗文(1篇)

鲍之钟

[清朝]
鲍之钟(1740-1802),清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鲍皋之子。乾隆下江南,之钟献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历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升户部郎中。居官以风骨闻。为权臣和珅所压,浮沉郎署。好拔引寒俊。流连诗酒以终。之钟诗有家法,父为“京口三诗人”之一。官京师时,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多,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稿》、《山海经韵语》。 鲍之钟的诗文(2篇)

郭昆焘

[清朝]
(1823—1882)清湖南湘阴人,原名先梓,字仲毅,号意城,晚号樗叟。郭嵩焘弟。道光二十四年举人。会试两次下第,遂绝意科举。咸丰间参湘抚张亮基、骆秉章等幕府,文檄函牍,调发兵食,均能应机立办,因荐进内阁中书四品京堂。有《云卧山庄诗文集》、《说文经字正谊》。 郭昆焘的诗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