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晏殊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注释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参考资料:

1、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2、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参考资料:

1、徐培均评注.《唐宋词小令精华》: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3页 2、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第402—403页 3、陆国斌,钟振振编.《历代小令词精华》:岳麓书社,1993年:第146页 4、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37页

晏殊

[宋代]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的诗文(274篇)

猜你喜欢

晚过中宿峡

雨后斜阳半,虹霓草面生。有山皆画意,无水不琴声。

薄雾空犹湿,潜蛟影欲呈。曾闻老僧说,幽险似人情。

寄德器二首

清耽七碗爱卢仝,富贵千金鄙邓通。
新岁烟尘悲塞北,旧时花鸟忆回中。
可能春雨如秋雨,合是东风却北风。
尚喜张仪惟舌在,百年从古没终穷。

送润上人南游

山水兴如烧,难留住陕郊。
五湖携磬去,几夜在船敲。
犀迹来沙岸,蝉声起树梢。
南方未迴日,何处暂编茆。

沅州

使介直登双御阁,州符就领五蛮溪。
争雄白鹊临崖斗,忆子玄猿绕涧啼。

别胡仲立次敬子伯量二丈韵二首 其一

脩水相望无百里,从来人物胜西昌。弘斋自是朝阳凤,伯仲行看接翼翔。

春日(己巳岁作)

白发慵梳不裹巾,高斋无语独伤神。
忧君谁似监门女,匡世难求筑版人。
天外乱山迷落日,雨中芳草恋残春。
新刍未熟难成醉,欲借醇醪问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