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王偃

[南北朝]
王偃(400年—455年),字子游,出身琅琊王氏,政治人物,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的父亲。代表作《明君词》。 王偃的诗文(2篇)

沈伯达

[宋代]
沈伯达,孝宗淳熙间知邵阳府(《舆地纪胜》卷五九《荆湖南路·宝庆府》)今录诗三首。 沈伯达的诗文(2篇)

杨子方

[宋代]
杨子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八)。曾知涪州(《舆地纪胜》卷一七四)。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于知汉州任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 杨子方的诗文(2篇)

严嘉谋

[宋代]
临江军新喻人,字造远。严九龄子。世业儒,教授里中,两预计偕。郡守尝以其经术孝廉荐于朝,三邑士大夫又列其行谊,乞加旌表。诏令州县常加礼恤。 严嘉谋的诗文(2篇)

宋道

[宋代]
洛阳人,字公达。登进士第。为郎官。善画山水。 宋道的诗文(2篇)

乔琳

[唐代]
乔琳(?-78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乔琳进士及第,历任成武县尉、监察御史、巴州司户、南郭县令、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怀州刺史等职,曾先后进入郭子仪、张献诚、鲜于叔明的幕府。唐德宗继位后,乔琳拜相,授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但无宰相之才,被罢为工部尚书。朱泚之乱时,乔琳随唐德宗出幸奉天,改任吏部尚书。兴元元年(784年),乔琳以老迈为由,与德宗分手,并削发为僧。但却被朱泚追回长安,授吏部尚书。朱泚败亡后,乔琳被处斩。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时,将其列入《叛臣传》。 乔琳的诗文(2篇)

万哲

[宋代]
万哲,字愚公,仙居(今属浙江)人。与释清壹、陈仁玉(碧栖)有唱酬。事见《吴礼部诗话》。今录诗二首。 万哲的诗文(2篇)

赵整

[魏晋]
一名正。十六国时前秦略阳清水人,或云济阴人,字文业。仕苻坚,由著作郎累迁武威太守。坚有过,辄以诗谏。官至秘书侍郎。坚死,遁迹商洛山,专精经律以终。 赵整的诗文(2篇)

王景月

[宋代]
王景月,字景阳,号民山,瑞安(今属浙江)人(《东瓯诗存》卷九)。今录诗二首。 王景月的诗文(2篇)

陆惠

[清朝]
字璞卿,一字又莹,吴江人,张澹室。有《得珠楼筝语》。 陆惠的诗文(2篇)

释性晓

[明代]
性晓,丰顺宝林寺僧,籍未详。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释性晓的诗文(2篇)

徐钓者

[唐代]
名不详。自称东海蓬莱乡人。常泛舟于鄂渚上,上及三湘,下经五湖,每以鱼市酒。人以为水仙。事迹见《续仙传》卷中。《全唐诗》存诗1首。 徐钓者的诗文(2篇)

释智策

[宋代]
释智策(一一一七~一一九二),号涂毒,俗姓陈,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六,依护国楚光落发。后谒国清寂室光、万寿大圆、云岩天游。历住黄岩普泽、天台太平、吉州祥符、越州等慈及大能仁。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诏居临安径山。光宗绍熙三年七月卒,年七十六。为南岳下十五世,泐潭典牛天游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径山涂毒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释智策的诗文(2篇)

孙实

[宋代]
孙实,字若虚,早年从朱长文学。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吴郡志》卷二八)。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知台州,六年六月替(《嘉定赤城志》卷九),未再官而卒。事见《中吴纪闻》卷四、《吴郡志》卷二八。今录诗二首。 孙实的诗文(2篇)

李方子

[宋代]
宋邵武人,字公晦,号果斋。宁宗嘉定七年进士。历泉州观察推官,国子录、通判辰州。受学于朱熹,真德秀以师友礼之。被劾归里,讲论学问,学者毕集。有《禹贡解》、《传道精语》、《朱子年谱》等。 李方子的诗文(2篇)

王芳舆

[清朝]
字芳从,仁和人,侍郎严沆室。有《纫馀集》、《玉树楼词》。 王芳舆的诗文(2篇)

杨汝燮

[清朝]
杨汝燮,字湘槎,无锡人,约生活在道光年间。诸生。 杨汝燮的诗文(2篇)

李羲钧

[清朝]
李羲钧,字稚和,任丘人。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陕西陕安道。有《无近名斋诗稿》。 李羲钧的诗文(2篇)

玄幽

[唐代]
生平、世次不详。《古今诗话》作幽之,误。中唐时僧人。穆宗长庆初,曾题诗于长安大兴善寺南素(一作守素)和尚院。文宗大和六年(832)书《杨岐山甄寂大师碑》。事迹散见《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宋高僧传》卷二五、《宝刻类编》卷八。《全唐诗》存断句1联。 玄幽的诗文(2篇)

傅于天

[清朝]
傅于天,字子亦,号览青,咸丰至光绪初叶人士。清彰化东势角(今台中东势镇)人,一作朴仔口庄(今丰原市朴子里)人,又作翁仔社人。为邑生员,二十六岁卒。曾构草堂于东势峰下、大甲溪边,额曰“肖岩”,躬率子弟耕读于其间。与吕氏兄弟、丘逢甲曾同游台南,唱和之作集为《竹溪唱和集》。 傅于天的诗文(2篇)

吴培源

[清朝]
吴培源,(1688-1768)字岵瞻,号蒙泉,无锡人。早年曾为人幕府,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职上元县学教谕。后被派浙江余姚县令、遂安县令,乾隆十七年(1752)告老还乡。工诗词,著有《会心草堂集》八卷。 吴培源的诗文(2篇)

陈思敬

[清朝]
陈思敬,字泰初,一作太初,凤山县人。及长,归祖籍,补同安县学生员。清乾隆十八年(1753)副榜。著有《鹤山遗集》六卷。 陈思敬的诗文(2篇)

英和

[清朝]
(1771—1840)清满洲正白旗人,索绰格氏,字定圃,号煦斋。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嘉庆间直南书房,入军机,以言事罢,降太仆寺卿。旋重入军机,论财政力主开捐不如节用。道光间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创议行海运。坐宝华峪地宫浸水事,夺职戍黑龙江。寻释回。有《恩庆堂集》。 英和的诗文(2篇)

彭桂

[清朝]
江苏溧阳人,原名椅,字爰琴,又字上馨。诸生。当时名公均视为才士,工诗,足迹远涉幽蓟,所闻所见益助其奇。康熙十八年荐举鸿博,不赴。有《初蓉阁集》、《谷音集》。 彭桂的诗文(2篇)

沈栗

[清朝]
字恂仲,嘉善人,陈仲严室。 沈栗的诗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