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王汾

[宋代]
王汾,字彦祖,钜野(今属山东)人。禹偁孙。第进士。仁宗嘉祐五年(一○六○)知潭州湘乡县(《金石补正》卷一○○)。神宗元丰中知兖州(《元祐党人传》卷二)。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召为太常少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四年,知明州(同上书卷四二二)。五年,为兵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五三)。六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齐州(同上书卷四六六)。绍圣三年(一○九六)落职致仕。事见《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今录诗四首。 王汾的诗文(2篇)

华善述

[明代]
华善述,字仲达,号玉川,晚号被褐先生,明无锡人,华善继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十年前后在世。与兄善继俱有才名。善述著有《被揭先生稿》、《萧萧斋诗稿》。 华善述的诗文(2篇)

郭彦章

[宋代]
郭彦章,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亡后,与刘诜、刘岳申讲学。有诗名。事见《宋诗拾遗》卷一九、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八。今录诗二首。 郭彦章的诗文(2篇)

解彦融

[唐代]
解彦融,字里不详。高宗时至玄宗初年时在世。曾作《雁塔》诗。玄宗开元八年(720),傅岩题此诗于雁塔。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二。《全唐诗》存诗1首。 解彦融的诗文(2篇)

秦梁

[明代]
常州府无锡人,字子成,号虹洲。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昌府推官,迁吏科给事中。筑京师外城,梁董其事,劾罢借机作威福之宦官。官至江西右布政使。 秦梁的诗文(2篇)

萧克翁

[宋代]
临江军新喻人。萧燧四世孙。隐居不仕,学行为州里所称。孛朮鲁翀从之学。 萧克翁的诗文(2篇)

徐孚远

[明代]
(1599—1665)明松江府华亭人,字闇公。崇祯十五年举人。与同邑陈子龙、夏允彝等结几社相砥砺为名节。曾荐东阳许都义勇可用,而大吏指都为贼,竟杀之。弘光时以马、阮乱政不出。南都亡,起义兵抗清。松江破,周旋海上诸义旅间,鲁监国任为左副都御史。郑成功每有大事,咨而后行。后死于台湾。 徐孚远的诗文(2篇)

屈仲舒

[明代]
屈仲舒,字右伸,号南叟。番禺人。元末仗义卫民。明兴,从太祖,历征有功。授在京元帅府总护,遣镇紫荆关。事见清温汝能编《粤东诗海》卷一一。 屈仲舒的诗文(2篇)

李学温

[清朝]
李学温,字兰贞,小名绀珠,任丘人。中简长女,同县拔贡香河教谕舒其绂继室。有《丽景楼诗》。 李学温的诗文(2篇)

万盛

[明代]
万盛(1423-1503),宜兴人,寿登八十一,人称溪庄公。 万盛的诗文(2篇)

郑莼

[宋代]
郑莼,贵溪(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郑莼的诗文(2篇)

陆秉枢

[清朝]
陆秉枢,字眉生,桐乡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赠光禄寺卿。有《陆给事遗集》。 陆秉枢的诗文(2篇)

张兴镛

[清朝]
张兴镛,字金冶,江苏华亭人。嘉庆辛酉举人。有《红椒山馆诗钞》。 张兴镛的诗文(2篇)

雍有容

[宋代]
雍有容(一一二六~?),字德裕,盘石(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二十三(《绍兴十八年题名录》)。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于知汉州任因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一)。今录诗二首。 雍有容的诗文(2篇)

孙浩然

[宋代]
孙浩然,宋代词人,不详其人。王诜曾画其《离亭燕词意》,作《江山秋晚图》(见攻媿集卷七十)。 孙浩然的诗文(2篇)

寇坦

[唐代]
寇坦,唐开元时人。存诗二首。 寇坦的诗文(2篇)

刘大受

[清朝]
刘大受,字绍庭,侯官人。同治癸酉举人,江西候补知县。 刘大受的诗文(2篇)

沈范孙

[清朝]
沈范孙,字子孟,号又希,秀水人。诸生。有《又希斋集》。 沈范孙的诗文(2篇)

张叔夜

[宋代]
(1065—1127)开封人,字嵇仲。少喜言兵,以荫补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县及舒、海、泰州。徽宗大观中,为开封少尹,赐进士出身。再知海州,镇压宋江起义军。后知济南府、青州。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领南道都总管,与子张伯奋、张仲熊领三万人勤王,转战至京师,进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与金兵力战受伤。京师陷,从二帝北上,绝食,至白沟扼吭而死。谥忠文。 张叔夜的诗文(2篇)

钟吕

[明代]
钟吕,顺德人。明代宗景泰贡生,官泸州同知。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五有传。 钟吕的诗文(2篇)

宗智

[清朝]
宗智,字圆明,号竹溪,江都人,本姓蔡。住瓜洲闻思庵。有《坐花轩集》。 宗智的诗文(2篇)

余国榆

[清朝]
余国榆,凤山县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贡生。 余国榆的诗文(2篇)

何扶

[唐代]
何扶,唐朝诗人,太和九年及第。诗二首。 何扶的诗文(2篇)

祁政

[明代]
祁政,字惟举。东莞人。顺子。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三。 祁政的诗文(2篇)

马清枢

[清朝]
马清枢,字子翊,福建侯官人,以举人任台湾府学教谕。光绪三年(1877),与何澄、汪序东、林鹤荪等人在台唱和,作〈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澄返陆后,在光绪七年(1881)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马清枢的诗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