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崔沔

[唐代]
崔沔 673~739年,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应制举,对策为天下第一,累迁祠部员外郎。睿宗朝转著作郎,开元中历秘书监太子宾客。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崔沔的诗文(1篇)

朱令昭

[清朝]
山东历城人,字次公,号漆园,别号维摩居士。贡生。少与张元、高凤翰等结柳庄诗社。兼工书画篆刻,仿高凤翰书画几能乱真。精音律,游吴下,人称顾曲周郎。有《闽游集》、《冰壑诗钞》。 朱令昭的诗文(1篇)

樊忱

[唐代]
唐庐江人。樊思孝子。历官司勋郎中。中宗神龙元年为地官侍郎。玄宗开元五年,任华州刺史,凿敷水渠以通渭漕。官至户部尚书。 樊忱的诗文(1篇)

林顺德

[宋代]
林顺德,度宗时宫人。 林顺德的诗文(1篇)

刘梦求

[宋代]
刘梦求,孝宗淳熙间曾设卦肆于衢州。事见《龙川集》卷一五《赠术者戴生序》。 刘梦求的诗文(1篇)

陈山泉

[宋代]
宋福州罗源人,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又号潮溪。高宗绍兴间为太学生,时秦桧当国,慷慨论言,力诋和议。有《雪篷夜话》、《扪虱新话》。 陈山泉的诗文(1篇)

金昌绪

[唐代]
生卒年不详。唐朝余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金昌绪的诗文(1篇)

顾梦日

[宋代]
顾梦日,号秋鹤,与俞文豹同时。 顾梦日的诗文(1篇)

庄忌

[先秦]
庄忌(约前188-前105)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苏州吴县)人。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名严忌,与邹阳、枚乘等唱和,是梁孝王门下著名辞赋家。作品仅存哀时命一篇。 此赋感叹屈原生不逢时,空怀壮志而不得伸。是咏屈赋中的佳品。此赋纯属骚体,保持了由贾谊开创的西汉早期骚赋所具有的特点。感情真挚,篇幅短小精悍,是咏屈赋中的佳品。 庄忌的诗文(1篇)

洪朴

[清朝]
洪朴,字素人,号伯初,歙县人。乾隆辛卯进士,历官顺德知府。有《伯初诗钞》。 洪朴的诗文(1篇)

方璿

[清朝]
方璿,字睿石,太仓人。 方璿的诗文(1篇)

刘肇国

[清朝]
刘肇国,字阮仙,潜江人。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历官内阁学士。有《茭湄诗集》。 刘肇国的诗文(1篇)

朱穆

[两汉]
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丞相朱晖之孙。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出任冀州刺史,镇压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赦归。居乡数年,复拜尚书。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 朱穆的诗文(1篇)

许亦崧

[清朝]
许亦崧,字高甫,宛平人。道光丁未进士,历官沁州知州。有《壮学堂诗稿》。 许亦崧的诗文(1篇)

张继常

[宋代]
张继常,宋初内侍,为镇戎军钤辖(《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四)。 张继常的诗文(1篇)

孟光

[唐代]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在台州,作诗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孟光的诗文(1篇)

严肃

[宋代]
严肃,字伯复,号凤山,又号朴山,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度宗咸淳中为秘书省校勘(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六)。 严肃的诗文(1篇)

李景雷

[宋代]
李景雷,号小帻翁,黄岩(今属浙江)人(《宋诗纪事》卷七二)。 李景雷的诗文(1篇)

释持

[宋代]
释持,俗姓卢,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人。初住馀姚法性,数年忽谢去。与陆游之父有交。后徙居雪窦、护圣二山,为南岳下十四世,象田卿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一四《持老语录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释持的诗文(1篇)

范寅亮

[宋代]
范寅亮,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汉阳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一三)。 范寅亮的诗文(1篇)

黎绍诜

[明代]
黎绍诜,顺德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举人。官河东盐运使经历。事见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五。 黎绍诜的诗文(1篇)

程镗

[宋代]
程镗,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洞霄诗集》卷四)。 程镗的诗文(1篇)

蒙尧佐

[明代]
蒙尧佐,字宏勋。封川(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贡生。事见明方尚祖纂修、清胡璿续修康熙《封川县志》卷一七。 蒙尧佐的诗文(1篇)

陈仅

[清朝]
(1787—1868)清浙江鄞县人,字馀山,号渔珊。嘉庆十八年举人,历任安康知县,宁陕厅同知。好读书,经史小学,皆有撰著,尤长于诗。有《群经质》、《竹林答问》、《继雅堂诗集》。 陈仅的诗文(1篇)

赵伯晟

[宋代]
赵伯晟,太祖七世孙(《宋史·宗室世系》四)。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以奉议郎知上元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赵伯晟的诗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