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刘德秀

[宋代]
刘德秀(1135年3月―1207年11月),南宋词人,字仲洪,号退轩。丰城石滩人。生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三月二十七日。有遗稿《默轩词》十三卷、《默轩词》二十余卷行于世。 刘德秀的诗文(1篇)

憨山德清

[明代]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憨山德清的诗文(1篇)

陈璚

[明代]
陈璚(1440—1506)字玉汝,号诚斋,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官庶吉士、给事中、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学工诗,尝与杜琼、陈颀等合纂府志,有《成斋集》。 陈璚的诗文(1篇)

徐作

[宋代]
徐作,字开庵(《吴都文粹》卷四)。 徐作的诗文(1篇)

吴养原

[清朝]
吴养原,字思澄,仪徵人。荫生,官刑部主事。有《觚斋诗集》。 吴养原的诗文(1篇)

尤概

[宋代]
尤槩,字与平,无锡(今属江苏)人。袤次子。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官建康府推官。有《绿云寮诗草》,已佚。事见元尤玘《万柳溪边旧话》。 尤概的诗文(1篇)

时沄

[宋代]
时沄,字子沄,一字伯江,号逊斋,金华(今属浙江)人。澜从兄。师事吕祖谦,著《尚书周官馀》,未成编而卒。私谥夷介先生。吕祖俭志其墓。事见《鲁斋集》卷一一《跋丽泽遗文录后》、《敬乡录》卷一一。 时沄的诗文(1篇)

余延寿

[唐代]
余延寿,唐诗人。一作徐延寿,误。江宁(今南京)人。玄宗开元间处士。工诗,有诗名,殷璠汇集储光羲、包融、丁仙芝、殷遥、沈如筠、余延寿等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已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南州行》写南国风光,《人日剪缙》、《折杨树》写妇情闺怨。 余延寿的诗文(1篇)

莫汲

[宋代]
湖州归安人,字子及,号月河。莫济弟。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国子监正,以言忤秦桧,谪化州。州中学者多师从之。 莫汲的诗文(1篇)

彭可轩

[宋代]
彭可轩,度宗咸淳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闽诗录》丙集卷一六)。 彭可轩的诗文(1篇)

樊圃

[宋代]
樊圃,曾官奉化簿(《宝庆四明志》卷一一)。 樊圃的诗文(1篇)

高应乾

[宋代]
高应乾,字侣叔,涪州(今四川涪陵)人(清同治《涪州志》卷一五)。 高应乾的诗文(1篇)

陈正春

[清朝]
陈正春,字汝中,凤山县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例贡。少孤,事母至孝,家仅小康,而乐善好施,倾囊不惜。族戚里邻急难,极力周恤。贫乏死丧,代为殡殓,至借贷为之,名动乡闾。督学使严瑞龙褒以「孝友瑞方」匾额。年七十馀岁,子孙并列胶庠。 陈正春的诗文(1篇)

孟球

[唐代]
唐人,字廷玉。武宗会昌三年登进士第。累迁金部员外郎,转户部、司勋郎中。懿宗咸通四年,为晋州刺史。罗隐曾作诗投献。旋迁徐州刺史。能诗。 孟球的诗文(1篇)

李芸子

[宋代]
李芸子;约公元一二四一年前后在世;字耘叟,号芳洲,昭武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初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尝居桂林帅府。工词,有词集,《花庵词选》戴石屏为作序。 李芸子的诗文(1篇)

瞿镛

[清朝]
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楼名铁琴铜剑楼,拥书之多,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镛的诗文(1篇)

张燮

[清朝]
(1753—1808)江苏常熟人,字子和,号荛友。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官至宁绍台兵备道。工词章。喜藏书,有“平生减产为收书,三十年来万卷余”之句,与黄丕烈有“两书淫”之称。藏书楼名“小琅环福地”。有《味经书屋集》、《小琅环随笔》等。 张燮的诗文(1篇)

邱光华

[清朝]
邱光华,字旦斋,嘉兴人。诸生。有《三亩草堂诗钞》。 邱光华的诗文(1篇)

柳存信

[清朝]
柳存信,清康熙年间(1662~1723)人士。诸生。 柳存信的诗文(1篇)

卜祖仁

[宋代]
卜祖仁,嘉兴(今属浙江)人(《宋诗拾遗》卷一五)。 卜祖仁的诗文(1篇)

张彦文

[清朝]
张彦珍,字席文,一字苍崖,铜山人。诸生。有《树滋堂诗集》。 张彦文的诗文(1篇)

柴夔

[唐代]
年里不详。文宗大和中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全唐诗》存诗1首。 柴夔的诗文(1篇)

韦贯之

[唐代]
(760—821)唐京兆杜陵人,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德宗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初为右补阙,寻转礼部员外郎。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词理恳切,竟罢之。迁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凡二年,所选之士大抵抑浮华,先行实,由是趋竞者稍息。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贯之为相,严身律下,门无杂宾。为左补阙张宿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出为湖南观察使。穆宗即位,擢为河南尹,征拜工部尚书,未行而卒。谥贞,后更谥文。 韦贯之的诗文(1篇)

钱信

[唐代]
钱信(937—1003)字诚允,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十四子。本名弘信,后去弘字,宋太宗淳化初改名俨。幼为僧。乾祐间任镇东军安抚副使。显德四年(957)署衢州刺史。建隆初曾使宋。开宝三年(970)知湖州。归宋后为随州观察使,改金州。后出判和州,历17年而不改。卒谥静宣。《宋史》有传。能诗善文,钱俶时吴越国词翰多出其手。晚年颇以整理故国文献为己任。今存《吴越备史》。另有文集74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钱信的诗文(1篇)

郑清寰

[清朝]
郑清寰,字竟荃,曾参加纂修民国《青县志》,与献县刘清漳共主文献部分。民国二十年卒。 郑清寰的诗文(1篇)